学术交流
当前位置:beat365  学术交流  会议讲座
BEST论坛第六期精彩回顾 | 中国城市污水管理进展
发布人:邢德峰  发布时间:2022-08-10   浏览次数:98

2022731日晚,由beat365组织、多家单位联合协办的全球环境科学高峰论坛(GloB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SummiT, BEST)如期举行第六期讲座。应哈尔滨工业大学邀请,美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密歇根大学Glen Daigger教授作了题为《中国城市污水管理进展》的学术报告,来自环境领域的专家、学者、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四千余人通过ZOOM网络研讨会、环境人微信公众号、BEST论坛官方B站以及寇享学术等直播平台参加了此次讲座。

BEST第六期主持团队包括BEST论坛的主席、beat365院长冯玉杰教授,beat365副院长邢德峰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颖教授、哈尔滨工业大学梁丹丹博士报告正式开始前,冯玉杰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,介绍了本期讲座嘉宾,表达了主办方对主讲嘉宾的诚挚感谢,也表达了对来自全球观众的热诚欢迎。

 

【精彩报告回顾】

Glen Daigger院士以《中国城市污水管理进展》为题,指出水行业正处于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,正在从追求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向强调资源能源化回收而转变。同时,Glen教授指明水行业管理中现存的问题,如污水管网收集不足等,强调了管网建设及维护的重要性。Glen教授对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结合实际案例,说明了MABR在污水处理中表现出的独特优势,结合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,探讨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主流污水处理中的应用。报告综合、全面地分析了城市污水管理现状,激发了观众的广泛兴趣,引发了热烈的探讨。

 

水行业正在面临重大转折

Glen教授以中国城市污水管理进展为题展开讨论。他指出,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水行业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,从追求经济有效污水处理向循环经济资源回收而转变。

Glen教授详细列举了水行业正在面临的九大转折。污水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,从追求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向融合循环经济变化;从功能主体满足行业标准向资源回收转变;从优化基础设施成本向污水利用、能量、材料以及劳动力等的综合优化变化;从远距离供水向就地取水变化;从单一系统向综合的多目标系统转变;从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向多元的集中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转变;从基于数量的融资向基于服务的融资而转变;从单一目标体系向综合的多目标水循环目标体系变化;从改善已规划城市向融入城市规划而变化。

 

水行业待解决问题

Glen教授提出了三个现污水管理行业待解决的问题,其一是改变水管理模式以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;其二是需加强污水资源能源化力度;其三是需扩大水卫生设施辐射范围。其中,改变水管理模式,是指水管理设施能够应对贫瘠的水供给,也能够实现雨洪管理,这里也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海绵城市新范式,改变传统水管理模式,综合利用多种天然基础设施,创造多重效益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在水资源能源化方面,Glen教授强调,污水处理过程要考虑资源回收,例如源头分离、氮磷回收等。

 

那么应该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?我们需要将各策略组合集成到一个系统中,从而获得内在最优协同效果。Glen教授并对此进行了举例说明,在该系统中包含雨水收集系统、污水回收回用系统、热电系统、建筑内循环系统、雨洪管理系统、工业水供给系统、盐水处理系统等多个融合集成系统。

Glen教授随后提出未来水资源回收回用所需满足的几条标准:再生水满足受纳水体水质标准;并实现针对特定目标的回用标准;回收多种物质,包括能量、营养物质、有机质等;能够被适应性地集成到整体系统中。

对于现有遗留系统而言,也需适应性地做出调整。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策略,可提高公共卫生水平,减少摄取环境中净水,显著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,减少能源的消耗,有利于现有系统升级改造,提升系统弹性,并改善城市环境。Glen教授还强调了所有人类应享有平等的水权,以非洲地区为例,仍有很多人面临着水资源匮乏、饮水无法保障的问题。

 

 

重视污水收集基础设施

Glen教授指出,污水收集系统的基础设施现状应引起重视,由于污水收集系统的不足,可能引起污染物的外溢。中国也正在进行相关的改善,中国的污水具有独特的低C/N比特征,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沙土等无机物质。现有的中国的污水处理中,有较大一部分有机质溢出系统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那么,较差的污水收集系统会导致哪些后果?Glen教授进一步做出了解答,大约仅45%的有机质到达污水处理系统;降低污水进水强度;进水C/N比以及C/P比被降低;沙砾负荷提高,占据工艺储蓄罐容量,增大设备磨损率。

 

MABR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

Glen教授介绍了MABR技术在污水处理中表现出的多重优势。在MABR系统中,气体扩散膜浸没于污水中,生物膜生长于膜表面,空气或氧气从膜内部向水体扩散。气体扩散膜将气相、水相分隔开,主要功能是扩散气体,而非进行固液分离;由于不需要化学清洗,因此该膜的使用寿命更长。生物膜生长于膜的外表面,与待处理水体紧密接触;氧气等可通过该气体扩散膜扩散进生物膜,有机底物等在液相中被传输至生物膜,进一步地,在生物膜上发生生物化学反应。MABR系统有如下的几个优点:生物膜内部的DO最高,底物浓度最低,因此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;生物膜外部DO最低,底物浓度最高,有利于反硝化反应的进行,经过生物反应后,有机质被矿化为CO2,氮转变成N2从而逸散出体系。 Glen教授还强调MABR系统与MBBR系统的差异,在MABR中,气体(电子受体)与底物(电子供体)的扩散方向是相反的,而在MBBR中,电子供体与电子受体的扩散方向是相同的,意味着气体需首先被传递至液体中进而进一步传递至生物膜,这无疑增加了能量的耗散。MABR得益于电子供体与受体的双向扩散过程,使得反硝化程度被尽可能地提高,且氧气传输效能更高,可节省能耗3-4倍。随后,Glen教授介绍了MABR在水厂进行实际应用的案例,重点介绍了MABR在湖北孝感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,最终出水COD仅为16 mg/L,氨氮为0.206 mg/L,总氮浓度为2.18 mg/L,取得了优异的处理效果。

 

 

Glen教授介绍了两种MABR的应用模式,并重点阐述了混合式MABR集成于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所产生的有益效果。混合式MABR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对碳的捕获率,进一步减少能耗,进一步减小反应器体积,进一步降低出水TN浓度。

 

 

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Anammox

Glen教授还介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中所发现的厌氧氨氧化过程。他指出,要实现短程脱氮及厌氧氨氧化脱氮过程,并削减氧气用量,碳源分离是必须的。因为当进水中含有有机物时,那么反硝化过程就会依赖于异养反硝化,此时耗氧量无疑会有所增加。而主流厌氧氨氧化理论上改变了碳足迹同时改善了能量的利用。在传统污水处理中,进水中需含有足量的有机碳源以实现生物脱氮;磷的去除依赖于生物与化学过程;未被利用的碳源进入厌氧消化池以期望实现能量中和。在未来的污水处理中,生物脱氮过程减少了对碳源的依赖,因此进水碳源可尽可能多地被捕集;提高碳捕集率可以减少曝气能耗,同时增加沼气的产量。

Glen教授以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为例,MBBR耦合A2O工艺,MBBR载体投入到厌氧及缺氧池中,在MBBR载体上发现有厌氧氨氧化菌的存在。该过程贡献了处理厂15%的总氮去除,指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受限因素为亚硝酸盐的可控生成。

 

结束语

最后,Glen Daigger院士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污水管理中所做出的贡献,充分肯定了现阶段我国在污水管理中所做出的努力。